全文檢索
SEARCH
長照醫師到你家服務再升級 復能+預立醫療、助失能長者樂活
新聞網址:https://www.ksnews.com.tw/c2023121703/
記者李柏霖/報導
花蓮縣衛生局日前在勞工育樂中心舉辦跨團隊照護專題培力課程,有超過一百八十位家醫護理師、長照A個管師及照管專員共同參與,訓練課程包含復能專業及推動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實務分享兩主題,持續不懈精進團隊專業照護。
圖:訓練課程包含復能專業及推動預立醫療照護諮商實務分享兩主題。(花蓮縣衛生局提供)
花蓮縣衛生局長朱家祥親自參與主持會議,肯定診所醫護同仁及照管端人員合作無間,本縣所推「建立分級醫療模組-發展長照與醫療對接創新服務模式」,繼行政院第武屆「政府服務獎」及第十四屆「臺灣健康城市暨高齡友善城市獎」雙料獎項肯定,今年再奪得未來城市Future City首屆「天下城市治理卓越獎」社會進步優選獎殊榮,獲衛生福利部長期照顧司採用複製全國使用。
花蓮縣長照家醫服務模式為其他縣市的複製典範,為再升級跨專業團隊照護強化協調運作模式,特邀請台北好生活居家職能治療所所長曾翊庭職能治療師、羅東博愛醫院家庭醫學科林煌仁醫師分享實務經驗,提出真實案例及照顧者狀況題,透過跨職種分組,以團隊合作核心概念來解決問題。
曾翊庭職能治療師分享「復能專業實務」,說明長照2.0復能的意義,是著重於使失能者達到增進生活上獨立性之指導與訓練,例如提升自我照顧(盥洗如廁、用餐、沐浴等)和參與日常活動(煮飯、外出、購物等)、恢復參與社交和社區活動等,達到「在地老化」的目的,因此復能大不同於醫療復健。
曾所長介紹復能相關服務有多種組合,包含居家與社區進行的復能照護、營養照護、進食與吞嚥照護、失智引致困擾行為之照護、長期活動受限或臥床照護、居家護理指導諮詢、居家環境安全或無障礙空間規劃、個別化擬定服務計畫等等,需要專業評判長照對象的狀況,透過長照家庭醫師家訪診察個案失能疾病及實地了解居家照顧情形,提出專業意見並協調長期照顧管理人員擬定可行的服務計畫介入,長照結合醫療團隊合作照護缺一不可。
林煌仁醫師分享「病主法與照護諮商推動甘苦」,說明病人自主權立法的主要目的,是為尊重病人醫療自主和保障善終權益而生,透過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」和「預立醫療決定AD」兩階段來實現,唯有在個人具完全行為能力下,才可為自已簽署預立醫療決定(三步驟:諮商、見/公證、註記)。
林醫師解釋當長照病患已成立預立醫療決定,後處於末期疾患、不可逆的昏迷、極重度失智、永久植物人等情況下,得依本身事前自主意願,執行拒絕(或接受)維持生命治療或人工營養及流體餵養處置,特屬於特殊拒絕醫療權。預立醫療決定始於觀念宣導和從諮商開始,林醫師分享了羅東博愛醫院執行預立醫療照護諮商方法管道多元化,不限於特設門診,也提供到居家、長照機構、遠距、住院諮商,還至寺院、職場、社區講座、廣播電台、互聯網推發宣導,滿足不同民眾需要;配合提供特殊輔具(如點字版、手語翻譯員)、高齡長者簡明易讀版本,使諮商無礙。
林醫師進而聯合社區現有資源網路(社區醫療群、居家醫療照護團隊、診所、居家護理所等)建構ACP聯絡網、鼓勵基層診所設立ACP門診服務、更針對弱勢族群(中低收/低收戶、身心障礙者、長照服務日間照顧者等)提供諮商優免的措施等,讓現場學員醫護和長照團隊對於推展策略面學習良多。